截至"十一五"末,中國從總量上看已經成為聚氨酯產品的生產和消費大國,但從人均消費量仍然較低,與發達國比較還較大差距,我國聚氨酯仍有很大發展空間。目前聚氨酯工業仍處于發展中階段,中國聚氨酯市場已經成為聚氨酯市場增長的推動力,特別在2008~2009年世界金融危機高潮期間,世界主要聚氨酯產銷市場大幅度萎縮,我國聚氨酯產銷量仍有很大增長。
根據中國聚氨酯工業會"十一五"發展規劃建議,當時預設的聚氨酯消費量目標為,到2010年達到400萬~500萬噸,而實際上,2010年底我國聚氨酯消費量已達600萬噸。"十一五"規劃中主要基本原料MDI,聚醚多元醇等的發展目標已超額完成。MDI產能發展目標原規劃89萬噸,實際已達139萬噸;但TDI原規劃我國58萬噸產能計劃由于技術瓶頸等原因尚未達到,2010年僅達29萬噸(而同期拜耳,巴斯夫在上海已建46萬噸產能);原規劃對行業中各專業領域的重要的技術提升,科研開發要求大部分已實現,如甘肅銀光10萬噸TDI技術開發、上海高橋石化、天津三石化的萬噸級DMC連續法聚醚多元醇技術開發等。
"十二五"末,我國聚氨酯工業產業規模達900萬~1000萬噸;聚氨酯軟泡需求將達180萬~200萬噸,硬泡達200萬~210萬噸,彈性體(包括CPU,TPU,防水鋪裝材料)達70萬~80萬噸,合成革漿料達200萬~220萬噸,鞋底原液40萬~45萬噸,氨綸40萬~45萬噸,涂料130萬~140萬噸,膠黏劑/密封劑40萬~50萬噸,其對主要原料異氰酸酯和聚醚多元醇的需求約為250萬噸和300萬噸。
主要通過自主科技創開發,使重要基本原料、助劑、主要類型產品的生產技術、產品質量也將達到或接近平均水平。加快產業結構調整,提高產品水平,淘汰落后產能,初步形成布局趨于合理,綠色環保、低碳的聚氨酯材料工業體系.
上海越科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6年,是結構復合材料技術提供商和產品制造商,專注于高性能要求和大型的結構性復合材料件的整體解決方案提供,模具設計制造,整體流水線總包,原材料供應。主要經營:環氧體系脫模劑,聚酯體系脫模劑、封孔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