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十三五”開局的全新起點上,海上風電整個產業吐故納新,正經歷著深刻的變革:從“暫停模式”進入“穩步發展模式”。但在眾多業界人士看來,如何看清暗流、避開暗流成為當前必須重視的問題。而這些也都是海上風電爆發前必須解決的發展困境。
增長空間大,上升趨勢較確定,風力發電開始往東部、往海上發展。
我國海上風電資源儲量豐富,尤其是以上海為輻射的東部沿海地區。根據“十三五”可再生能源規劃,海上風電將重點分布在江蘇、山東、上海、浙江、福建和廣東等沿海區域。公開資料顯示,2016年我國海上風電新增裝機超過135臺,新增裝機容量為近60萬千瓦,超過“十二五”時期任何一年,同比增長遠超50%,呈現加速發展的勢態。
作為我國發電行業未來的發展方向,海上風電可發展區域主要集中在經濟發達的東部沿海地區。根據經濟日報此前報道,中國氣象局風能資源詳查初步成果,我國5米至25米水深線以內近海區域、海平面以上50米高度范圍內,風電可裝機容量約2億千瓦時。由此顯示出,大力發展海上風電,不僅可以滿足東部用電需求,陸、海風電相結合,還將加快我國綠色發電步伐。
隨著資本的聚集,新技術的開發,海上發電建設和發電成本不斷降低,海上風電的競爭力將不斷加強。根據國家能源局制定的《風電發展“十三五”規劃》,到2020年底,風電累計并網裝機容量確保達到2.1億千瓦以上,其中海上風電并網裝機容量達到500萬千瓦以上。廣發證券分析稱,假設以單位千瓦1.3萬—2萬元造價計算,海上風電的空間約1500億—2000億元。
業界分析普遍指出,國家能源主管部門對海上風電關注的不斷升溫、相關政策的不斷完善以及技術進步,我國“十三五”期間海上風電前景令人期待。在2016年《調整光伏發電陸上風電標桿上網電價的通知》文件中,明確近海風電項目標桿上網電價仍為0.85元/kWh,潮間帶風電項目標桿上網電價仍為0.75元/kWh。幾乎大家都認為,過去的緩慢發展已經為未來的大發展做好了充分的準備,海上風電已成為能源產業的投資風口。
在新的風口下,投資者們該何去何從?目前,我國大容量風機關鍵技術已取得突破,具備產業發展條件,而這也標志著我國海上風電正進入集中連片規模開發的快速發展新階段。海上風電規模化應用條件初具,但還有海上機組技術與可靠性、海上風電場設計、海上風電工程等多個方面需要進一步完善。誠如國內海上風電尚無長期運營經驗和成本數據積累,運維成本僅靠預估,有很大不確定性。
為提高海上風電的經濟性,更是對海上風電安裝船提出了運輸安裝一體化的要求,自升自航式海上風電安裝平臺成了當前主要的技術發展方向。另據中國電力報此前報道,“十三五”期間,我國將研究8兆瓦到10兆瓦海上風電機組關鍵技術,建立大型風電場群智能控制系統和運行管理體系,降低海上風電場的度電成本,實現5兆瓦到6兆瓦大型海上風電機組安裝規范化和機組運維智能化。
同時,在工作水深進一步增加,樁腿定位方式很難滿足需求的情況下,如何實現船舶的動力定位,改善其在風浪中的運動幅度,精確控制浮態,從而完成浮式基礎的對接,也是重要的技術發展方向。但可以預見,技術進步及項目經驗的積累使得海上風電度電成本正處于下降趨勢,非水可再生能源配額制、碳排放交易機制、以及用海審批流程簡化等因素改善了海上風電的產業環境,中國海上風電產業提速在即。
上海越科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6年,是結構復合材料技術提供商和產品制造商,專注于高性能要求和大型的結構性復合材料件的整體解決方案提供,模具設計制造,整體流水線總包,原材料供應。主要經營:環氧體系脫模劑,聚酯體系脫模劑、封孔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