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今年7月新能源汽車銷量出現了環比下滑態勢,但其上游鋰電行業卻依舊熱度不減。日前由鋰電大數據主辦、起點研究等協辦的“2016第三屆中國鋰電產業峰會暨鋰電百強企業尋訪數據發布會”便展現了冰山一角,現場座無虛席、人山人海。
記者現場了解到,本次峰會共有全國超過400位鋰電產業鏈CEO、專家等出席,業內集中對鋰電產業未來發展趨勢、動力電池新國標對鋰離子電池行業的影響、新能源汽車產業政策、電動汽車電池的使用和安全等話題進行了探討。
起點研究CEO李振強在會上表示,從中國鋰電池競爭格局來看,行業集中度遠低于國外。2015年全球中國鋰電池前10的市場集中度為44.4 %,前10強中有只有一家沒有涉及動力電池。李振強預測,到2018年中國鋰離子電池市場規模將達到96.11GWH,未來3年復合增長達25%,EV保持40%以上復合增長,而ESS市場爆發預計在2018年。
而從鋰電材料來看,該領域產量激增,國內企業表現出色。李振強指出,正極材料市場方面,2016上半年全球產量為10.25萬噸,中國為5.1萬噸;負極材料市場方面,2016上半年全球負極材料產量為6.68萬噸,中國為3.96萬噸;隔膜市場方面,2016上半年全球隔膜產量為7.9億平米,同比增長20.8%,中國隔膜產量為4.0億平米,同比增長31.6%。
值得一提的是,當前鋰電行業并購、擴產熱度也不減。據李振強介紹,2016年上半年,鋰電行業共發生30起并購案件,另外,鋰電上游材料企業也正紛紛擴產。
長虹鋰電池
行業火熱的背后,問題亦不容忽視。中國微型電動車產業技術創新聯盟副秘書長羅會明在會上指出,隨著動力電池市場的發展,電池壽命短、安全事故頻發、電池回收難、性能下降快等問題也制約了動力電池企業的進一步發展。因此,羅會明建議企業要“ 面向市場需求,安全優先,垂直、橫向聯合扎實進行技術攻關,多參加行業交流,做好細分市場,積極參與標準起草和討論,注重環保和回收,不要過度依賴政府補貼”。
上海越科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6年,是結構復合材料技術提供商和產品制造商,專注于高性能要求和大型的結構性復合材料件的整體解決方案提供,模具設計制造,整體流水線總包,原材料供應。主要經營:環氧體系脫模劑,聚酯體系脫模劑、封孔劑等。